隨著“體重管理年”的正式啟動,各地掀起減肥熱潮。一些機構推出封閉式減肥訓練營,打著“度假式減肥”“封閉集訓”“高效瘦身”等旗號,讓不少有減肥需求的消費者心動不已。但現實中的減肥訓練營真如其宣傳的那樣“有效”“高效”嗎?(4月21日光明網)
封閉式減肥營的商業(yè)模式并不新鮮:通過集中住宿、高強度運動、嚴格飲食控制,短期內制造體重數字的斷崖式下降。自“體重管理年”啟動以來,減肥市場熱辣滾燙,各類減肥訓練營迅速占領社交媒體和消費市場。在某機構宣傳視頻中,學員大汗淋漓地完成“魔鬼訓練”,配以“一周腰圍縮小8厘米”的對比圖,這對于一些飽受體重問題困擾的消費者來說,著實有著不小的吸引力。
然而,這些看似誘人的減肥效果,背后卻隱藏著不少消費套路,甚至是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的“速成陷阱”。有的減肥訓練營以低價體驗課吸引消費者,隨后層層加碼推銷高價課程,很多人簽約后才發(fā)現“貨不對板”;有的訓練營承諾“達不到簽約體重就退款”,結果退款時卻百般刁難,一句“解釋權歸營方所有”讓消費者退費無門;還有的利用消費者急于求成的心理,將減肥異化為道德評判,營造“破釜沉舟”的緊迫感,就算學員發(fā)燒也得接著練;更有甚者,推銷未經科學驗證的減肥產品,消費者儼然成了“付費小白鼠”……種種做法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,更可能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,消費者若是盲目跟風,不僅錢包受損,還可能陷入“減肥—復胖”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必須認識到,身體不是試驗場,體重管理的本質是健康管理,而非對身體的“極限施壓”。“暴力減重”或許能換來體重秤上數字的短暫下降,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代謝損傷、免疫力下降,甚至誘發(fā)一些慢性疾病。當減肥變成一場急功近利的競賽,贏得的或許是短暫的體型變化,輸掉的卻是長久的健康根基,實在得不償失。有鑒于此,與其迷信訓練營所謂的“速成神話”,不如給身體多一點耐心。畢竟,減肥的終極目的不應只是體重數字的變化,而是培養(yǎng)一種可持續(xù)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(編輯: 吳嘉祺)